详细查看

教育务本从因材施教开始
发布时间:2013-1-16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云”之道

教育务本从因材施教开始

文/刘云杉

只有乌龟拥有了参加举重项目的选择,跑步才可能成为兔子的专长。

    潘光旦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八个字的假定——顺其自然,因其固有。不顺自然是戕贼,不因固有则徒然。人类也不例外,一切生命都有其位育。这就提出了教育的要诣是“务本”。所谓务本,即从固有的事物做起,不好高骛远,不见异思迁。
    这一思想转译为更直白的教育法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中国
教师最基本的入职训诫。落实到教育中,“扬长避短”可谓其浅易的实施法则。然而,在我们的学校甚至家庭教育
中,“避短”常常成了“短”——不是回避,而是不断地克服与修正,“扬长”则近乎奢侈。
    今天的教育者,为何不引导学生“避短”而是“改短”呢?因为教育选拔的逻辑是“木桶法则”,即一只木桶
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改短”的目的在于“打败”对手。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打败对手?是的,在当下的社会文化与制度逻辑中,不仅“教育改变命运”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文化动机,教育亦被视为各种稀缺
机会、优质资源分配的代理机制。
    在利益分配的机会博弈中,人人忙于“改短”。“短”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相对状态。水涨船高,“短”持续
存在,而“长”却被“短”遮蔽了。上海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所公布的成绩,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上海学生分数总值高居第一;其二,上海学生群体标准差最小。前一个指标若让我们尚有几分高兴,后一个指标或许会让人陷入尴尬:学生整体差异小,初看是整体地好,深究下去,其后的逻辑却是将差生训练得像好学生一样好
。在过度的训练下,这一轮比赛,乌龟确实跑得与兔子相差无几。
    常识告诉我们,若以跑步论短长,乌龟哪是兔子的对手?乌龟或为肥皂泡里的光亮所激励,或不断地体受失败
、挣扎,徘徊于坚持与放弃之间,将对比赛规则——制度结构可能的质疑与批判,转换为对自我的怀疑与贬低,或
转变为对获胜者与获胜逻辑的尊重与服从。
    作为胜者,兔子获益了吗?在无聊且无趣的比赛中,兔子的心智同样被消磨折损,他们或为虚荣所诱惑,或自
得于获胜技法的高明。在“改短”的教育实践中,没有了偏长与怪才,也没有了创新之才。
    其实,乌龟可能是很好的举重选手。只有乌龟拥有了参加举重项目的选择,跑步才可能成为兔子的专长。人载
其事,各得其宜。重要的是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唯此,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为何忽略人的本性上的差异?现代性开启之后,人的价值被定义为对物的攫取与征服,人的认同被参
照于与他人的机会竞争中,人被彻底地放逐于内在世界之外。现代性将人置放于外在世界的同时,将横向的品性之
别转换为纵向的等级之差,人的内在不同被彻底夷平了。
    当纵向的参照体系确立后,人本性之不齐、流品之区分,又何足道哉!在蓬勃的人性塑造与昂扬的教育革新面
前,“务本”——尊重人的本性,不拔苗助长、不削足适履,这一常识常理往往成为保守、落后的符号,因材施教
就此搁浅。
    回到教育之本,教育要帮助个人认识自己、认同自己、再提升自己。而非随意地改变自己——哪怕与改变命运
的利禄关联。这既需要内在裁节,亦需要外在取舍。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下一篇  好学校应是师生生命共同体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