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名校名班负担有多重 男生考试排名下滑跳楼身亡
发布时间:2013-1-21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18日,是强强(化名)的“头七”。上周五17时27分39秒,14岁的强强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书包里装着刚刚从学校领回的成绩和排名单。

    强强是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某“火箭班”的学生。成绩单上,他的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

    费尽心血把孩子送到名校,没想到送上了绝路……

    孩子的父亲说,下午从家出发去学校时,孩子还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前几天全市统考结束,11日是返校领成绩单的日子。小张在家等着孩子回来……突然,窗外“砰”的一声巨响,像有什么东西爆炸,楼下很快聚起围观的人群。小张也跑下楼,当时就傻了。那熟悉的帽子、衣服、书包,血泊中竟然躺着自己的儿子!

    警方调取的监控录像显示,强强进入电梯,经过3层的家没有停留,直奔顶楼的11层,出了电梯大步走向楼层的窗口,蹬上窗口前的一条木凳一跃而下。出现场的民警判断,从录像上显示的毫不犹豫的态度看,强强在回家的路上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闻讯赶到的妈妈长跪不起,嚎哭声撕心裂肺。14年前来到人世间的这个小生命,几乎是她生命的全部。她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吃好、穿好、学好。为了儿子离学校近一点,她曾在学校附近租钟点房,为了方便接送儿子上各类补习班,她省吃俭用买了一辆小车……

    半年前,她费尽心血终于把儿子送到了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谁能想到竟是送上了绝路。她悲痛地忏悔,如果再给一次他们做母子的机会,她绝不会逼着孩子学习,绝不会让孩子非上“名校”不可,绝不会再抢走孩子的周末……

    名校、名班、排名,给幼小的心灵施加了多重的负担?

    强强这次考试成绩:英语94分、数学98分、语文79分。强强的爸爸说,已经是学校的中游成绩。但是,强强所在的学校是“名校”,所在的班级是“火箭班”,尽管强强的入学排名是290多名,但在“火箭班”里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设有名师领衔的“火箭班”“重点班”。学生小升初入学后,学校进行一次的摸底考试,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享有自由择班的特权,那些成绩单十分突出的学生则会进入“火箭班”。

    为了进入“火箭班”“重点班”,有的家长伺机送礼,有的托关系走后门找人调班,更多的家长逼着孩子补英语、补奥数、补作文。

    “拼钱、拼爹、拼命”进入“火箭班”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学生待遇不一样,“火箭班”是名师授课;二是学生出路不一样,每年中考结束后,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还要在校门口的巨幅LED广告屏上,大张旗鼓地反复播放:学校有多少名学生被二中(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重点中学)录取,其中某某班整班升入二中,全市中考前十名中本校囊括多少名……哪个家长看了不为之心动?

    “火箭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王女士说,每天晚上班主任都给她发短信,多的时候一天连发20多条,通报孩子的学习、排名、作业以及补课建议,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她说:“我都快被逼疯了!”

    悲剧警示了什么?

    强强走了,满载梦想的校园里少了一个起早贪黑的苦孩子,长夜漫漫的孤灯下多了一颗支离破碎的慈母心,“考分至上”的祭台上添了一份价格昂贵的殉葬品。

    强强走了,孩子们的寒假补课通知依然如期而至。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明文严禁假期补课,但各种形式的补课班从没停止过。当然,学校老师组织的校外补课班也有“忌讳”,通常告知学生“如果有人问就说家长们强烈要求的”。

    强强走了,听到此事的家长无不痛心,纷纷谴责要命的“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机器依然轰鸣前行,家长们被捆绑在这架战车上无法脱身。他们陷入痛苦的纠结中: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到底谁该为孩子的死负责?

    “我听说了这件事后心神不宁,但一面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一面还得把孩子送进一个一个的补习班。”在呼和浩特市某事业单位供职的一位家长说:“过了春节我的孩子也该张罗着小升初了,你说我究竟该怎么办?”

    呼和浩特市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感叹,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各个学校仍然是应试教育。尽管“XX重点中学”的牌匾换成了“XX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尽管教育局明文规定各校不准设重点班、不准在寒暑假补课、不准公布学生成绩、给学生排名,但有哪个学校把这些“不准”当真事?如果教育局的“不准”是玩真的,哪来名校、哪来择校、哪来补习班?

    强强跳楼的消息在同学和家长中传开,不少人在百度贴吧上留言。网民“宝贝能行”说,孩子,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排名,那里有你祈盼的自由,你再也不用早起晚睡、没日没夜的上课和学习了。你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有自己的周末了,终于可以不用补课睡个懒觉了。

   “基础教育‘唯分数论’不改变,考核评价体系不改变,利益链条不掐断,悲剧不会终止。”呼和浩特市一位老教师说:“这起悲剧再次警示广大家长和老师,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能忽略孩子意志的磨炼。要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品格。毕竟,死只要一时的勇气,而活下去需要一辈子勇气。”

(大秦网)

下一篇  西安经发学校16辆“大鼻子”国标校车投入使用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