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引关注 超3成觉科研教学压力大
发布时间:2013-1-29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近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出炉,其中,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的调查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收入偏低,“月光族”偏多。但尽管如此,高校青年教师依然是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首选。过来人表示,任何行业刚起步都是如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理性面对投入与产出的时间差,将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在首位。

    □相关调查
   
 高校青年教师收入存悬殊

    日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北京社会发展报告》发布。蓝皮书研究人员对11所北京市属院校、7所部属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高校召开多场座谈会,对高校教师收入状况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教授2010年的总收入最低的为4.95万元,最高者为79.7万元;副教授2010年的年收入最低者只有2.8万元,最高者为67.1万元;讲师最低者只有2.2万元,最高者为57万元。”并且,由于高校教师收入受市场化影响较深,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个人从市场中得到的收入千差万别。报告指出,“市场化”收入体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就容易忽视本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影响到了其工作投入和创新的积极性。在“科技人员收入和积极性调查”一项中,高校教师的工作投入比处于第一位的医生低大约10个百分点。

    大学教授调研青年教师

    据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

    近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领衔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也公开发布。这份报告由廉思的30人研究团队历时一年多完成。廉思介绍,该报告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5个城市取样,对供职于包括985、211、普通高校、大专院校和成人/民办高校在内高校的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参与式观察等调查方法完成。

    超三成认为科研教学压力大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

    报告指出,受访者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科研任务是最大压力源。”

    廉思表示,“调查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78.1%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

    □专家分析  应建立统一工资标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自己也关注到了这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一些现象也确实存在,但“没那么严重”。

    这位教授表示,为了保证教师潜心教研,高校教师应该得到社会中上水平的收入。并且,应该建立统一的工资标准,使得同一职位水平的教师收入基本相同。他举例称,现在不少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北京市属的院校之间收入水平就差距不小。他认为,北京市属各高校之间、市属高校与部属高校之间,同样级别教师的收入应该基本持平。

    此外,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学、科研工作相对突出,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提供特殊的物质奖励和津贴。

    面对如今高校教师“市场化”的现象,这位教授表示,应该对高校教师提供合理保护,应该为教师提供最起码和较为充分的福利,比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

    他也坦言,如今高校教师在外兼职的不在少数。“我认为应当限制教师在外兼职或者全职,禁止高校教师开办公司,这样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会给这些市场化经营一些可乘之机,比如利用自己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等。”他建议。

    □青年教师案例  放弃高薪工作做高校老师

    研二上学期,北京大学广告学专业学生石晨旭就收到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offer,专业对口,解决户口,待遇不错,领导又特别看好,但她仍然选择了回到自己本科的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做了一名大学老师,教广告学概论。这位85后,是典型的高校青年教师代表。

    在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让她有许多体会想与师弟师妹们分享,而她自己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成长起步早一些,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2010年7月,石晨旭走上了工作岗位。与其他高校青年教师一样,石晨旭信心满满。课堂上的她,是学生们眼中的“魔力女教师”,课下的她是潜心教研的“学术女”,每天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超过14个小时,甚至比在学校读书时更累。

    石晨旭说,她之前就预期到了这份工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压力大、收入低,都在我的预料范围之内,但我选择这份工作本来就不是冲钱来的。”她说,每份工作刚起步都非常不易。虽然这份工作不轻松,但比许多广告圈的同学来说,已经好太多了。“他们没日没夜地想创意,做方案,被客户催,被领导骂,我已经很幸福了。”选择这份工作,石晨旭并不后悔。

    石晨旭也知道大学教师的“5年定律”。她笑着说,现在已经过了两年半了,争取在5年内实现一个飞跃,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下一篇  教育部门新规:3年内未取得教师资格一律下岗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