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武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 高效学习型课堂,由职业能力需求、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形成性考核等6个核心要素紧密结合、有机构成。以职业岗位活动调研为前提,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测的职业能力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确定知识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层级,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教学模块(学习子情境),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根据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在项目训练中形成和提高职业能力,认知并构建职业知识体系;课程考核以平时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考核为主。 对于一门高职课程来说,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对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职业领域的需求来设计和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再进行目标分解,设计和确定课程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社会需要,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水平和需要,职业技术等。 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注重社会取向,根据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水平和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适应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向前发展的规律,必须考虑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还需要特别重视各种领域的职业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重视职业技术的结构及其更新速度,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作者系湖北省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