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公开透明才能保障就近入学
发布时间:2014-2-22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继年初《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日前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通知》还提出,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虽然此消息一出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其实早在1986年,我国就在《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不过,由于当前各地以及一个城市不同区县间的教育资源失衡严重,稍有经济实力的家长都会尝试通过交纳不菲的择校费让孩子上个优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于是,入学变成了“拼爹”,一些学校也为了提高生源质量而竞相抢夺优秀生源,就近入学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纸空文。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教育公平,而且很容易造成招生腐败。

  此次教育部发文重提就近入学,可谓是恰逢其时。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积极响应,纷纷推出配套落实措施。例如,北京一直在推行校长、教师轮岗制试点,选派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到普通学校开展管理和教学。这样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若想把就近入学政策真正贯彻执行到底,一定不能少了监督和问责。

  就近入学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效果不佳,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缺失。比如,一所小学每年有多少招生名额、片区内有多少适龄儿童要入学以及最终招生人数等,公众几乎无从得知,也就无法进行监督。同时,鲜见有校长或教师因为择校一事而受到惩处。

  唯有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和问责,让公众有途径了解各所学校招生的实际结果,才有可能让“拼爹”“择校”等种种现象真正得到约束。先从这一步开始,再配合各种奖惩措施和教育机构改革,实现就近入学、保障每位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才有可能。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