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学校发展不是靠校长包打天下
发布时间:2015-4-10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办学校不是搞职业球赛,明星制不易奏效。学校必须面向全体,一两个“明星”能解决什么问题?也许只会衍生更多的非议与不公平。

    ■姚跃林

    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今年2月初,重庆一学校开价千万年薪面向全球招聘校长,一时舆论哗然。较之前者,后者难免有炒作嫌疑。“千万年薪招聘校长”的新闻不应“烂尾”,媒体应当跟进,帮助大众理性看待高薪招聘校长这一现象。统观此类新闻,笔者以为,百万年薪聘校长未必靠“谱”。

    第一个“谱”是学校的发展规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应理解为好学校必定有好校长,并非指好校长一人包打天下。办学校不是搞职业球赛,明星制不易奏效。学校必须面向全体,一两个“明星”能解决什么问题?也许只会衍生更多的非议与不公平。所以,通过行政“造星”的办法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绝非良策。对中小学而言,在办学行为日益规范的今天,通过引进知名校长,刻意追求“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一个大而无当的目标。试问,真正誉满天下的中小学有几所,对“天下”的教育贡献何在?

    第二个“谱”是中小学校长的职业特点。校长虽为专业人员,但与职业经理人有很大差别。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与师生荣辱与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办学周期。而科学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考核校长的办学业绩,非短期内可以做到。因此,学校无法也没必要像企业那样,用年薪来对应业绩。校长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无法建立对绩效快速反馈的薪酬结构。如果单纯以升学率和师生参加各类比赛的成绩来考核校长的绩效,无疑助长了不良的办学风气。

    第三个“谱”是公办学校的人事劳动制度。在现有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个别校长长期“吃小灶”几乎不可能。就算承认某些学校校长很重要,但让其薪酬十倍于本校教职工的平均水平、数倍于同行校长乃至包括市长在内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岂能长久鹤立?一般来说,用高薪招聘校长的学校多为民办学校或公办民助的学校,资金来源于企业或基金会。房地产商之所以更为慷慨,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正因如此,其资金渠道的可靠性是不高的。“蜜月”一过,今后的日子能否过得好很难说。对体制内的非职业校长来说,这个“谱”既是远虑也是近忧。

    第四个“谱”是激励教育家办学不能靠金钱。诚如有关部门解释,所谓百万年薪,大多为安家费,并非一直到退休后年年都拿着百万工资和退休金。坦率地说,作为对转换成本的必要补偿,百万安家费在深圳的吸引力非常有限。那些有资格应聘的校长,在原籍往往都有较辉煌的职业成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其追求的主要是一种教育理想。若百万薪酬背后的整体教育环境不好,引进来的人最终要么走掉,要么“泯然众人矣”。相对而言,对校长来说,工作环境、幸福感比百万年薪更重要。

    一言以蔽之,高薪招聘校长绝非振兴一方教育之良策。(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