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由西北大学牵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20余家协同单位参与的“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陕西宾馆举行。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省政府副秘书长徐春华,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等出席。戎嘉余、张国伟、滕吉文、邓起东、朱日祥、李曙光、陈旭、翟明国、周绪红、舒德干等10名院士,各协同单位领导,特邀专家学者,上级主管部门,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校长方光华、副校长高岭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100余人出席。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成立暨揭牌仪式会场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成立暨揭牌仪式上与会专家学者

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左)和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右)共同为中心揭牌
仪式上,方光华致辞,朱静芝和乔学光共同为“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致辞
方光华在致辞中说,2012年5月份以来,西北大学积极协调邀请国内固体地球科学,特别是构造地质学领域的60多位专家学者,按照国家“2011计划”部署,根据“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地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实质性合作攻关。“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11计划”的要求,积极做好前期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协同创新的良好开局和重要进展。他表示,西北大学将进一步做好协调工作,落实机制体制改革,加大对协同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心工作,争取早日将中心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陆构造学术高地。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讲话
杨希文讲话时对该中心的发展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希望中心明确目标,面向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和国家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奠定我国大陆构造学科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二是希望中心汇聚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投入,形成积聚效应,打造为创新要素的战略宝地;三是希望中心创新体制,探索建立多元、动态、融合、持续的协同创新的运行体制。西北大学是牵头单位,要细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参与单位的积极性,把大家智慧集中起来,真正实现创新合作,从各自封闭向流动开放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为陕西和国家的科教改革创造新的经验,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代表协同单位研究院致辞说,以西北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共同科学追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之下,中心一定能在建立大陆构造新理论中作出原创性的成果,并在世界科学殿堂留下更多中国原创的痕迹。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致辞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代表协同单位高校致辞,他表示协同单位一定会全力支持中心的发展。希望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获得一批国际一流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基地,为满足国家需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国伟院士介绍“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总体构想
张国伟院士介绍了“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总体构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暨揭牌仪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研讨,商定通过了中心理事会组成和机构设置与协同管理制度,审定了中心学术委员会组成,讨论了中心协同单位合作共建工作。成立暨揭牌仪式由高岭主持。 据了解,“2011计划”是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国家计划。该计划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部署的体现国家意志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动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该计划,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责任编辑:黄晓青) |